12月下旬,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第五批援疆支教队在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茉琳教授的指导下,在伽师县实验中学开展了一场特殊的语文课——以《管他冬夏与春秋—走进鲁迅》为主题的双师云课堂。本堂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破地域限制,将绍兴、北平、上海、广州等与鲁迅密切相关的地点串联起来,为受援学校的学生们呈现了一个鲜活立体的鲁迅形象,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们的语文视野。
创新教学模式,双师携手共育
双师云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充分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援疆支教队员宋雨晗在伽师县实验中学的教室里带领孩子们通过网络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刘茉琳老师实时连线,共同开启了这场精彩的文学之旅。两位老师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宋雨晗负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实时反馈,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刘茉琳则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深入浅出地讲解鲁迅在不同地点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及其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以地为线,鲜活鲁迅跃然眼前
课堂上,刘茉琳以绍兴为起点,生动地讲述了鲁迅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对他性格和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百草园里的趣事、三味书屋的读书时光,她的讲述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个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少年鲁迅。随着地点的转换,她继续带领学生们“来到”了北平,在这里,鲁迅经历了诸多社会变革,他的作品也逐渐从对个人命运的关注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狂人日记》《孔乙己》等经典作品在她的解读下,变得更加鲜活易懂,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鲁迅作为一名文学家和思想家的担当。
上海时期的鲁迅,积极投身于革命文化运动,他的笔锋更加犀利,如匕首般刺向黑暗的社会现实。刘茉琳通过对《阿Q 正传》等作品的剖析,让学生们理解了鲁迅在这一时期作品中所蕴含的对国民性的深刻反思。最后,课堂聚焦于广州,尽管鲁迅在广州停留的时间不长,但他在这里的经历同样丰富了他的思想内涵,为他后期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视角。
互动活跃,学生语文视野大开
在授课过程中,宋雨晗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同学们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有深度的问题,如“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弃医从文?”“他的作品在当今社会还有哪些现实意义?”等。两位老师耐心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通过这次双师云课堂,学生们不仅对鲁迅及其作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还领略了不同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大大拓宽了语文视野。
此次双师云课堂的成功开展,是学校教育援疆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它不仅为伽师县实验中学的学生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为支教队和后方高校教师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双方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更多创新的教育帮扶模式,为粤疆两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共同谱写育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