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中山大学黄仕忠教授应邀为师生作学术讲座

作者:时间:2025-03-30点击数:

3月28日晚,文学与传媒学院在白云校区图书馆达之学堂举办了文传大讲堂第六十九讲,中山大学中文系的黄仕忠教授受邀作了主题为《进学致知——谈谈我们这代人的进学历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传学院刘茉琳副院长主持,刘汉光教授、刘秋瑞教授、龙赛州副教授、周丹杰副教授等近百名师生现场聆听。

8452F

讲座中,黄仕忠教授以自己的读书经历为切入点,讲述自己作为“新三届”大学生,亲历了教育体系的重建与混乱。他将自己的学术成长分为两个阶段,先是要“听话”。这种“听话”是对学术传统的尊重,而非盲从,初入大学时应遵循学科规范,完成教师指定的阅读与训练。在面对中文系学生必读的200余本中外名著时,起初连巴尔扎克的名字都陌生,读起来味同嚼蜡,但在坚持“硬读硬写”后,最终体悟西方文学的深层人性书写。他以自身经历说明,阅读量足够后,文学鉴赏力和分析能力会自然提升,阅读需要突破舒适区,量的积累终将引发质的变化。在学术素养成熟后,应该要“不听话”发展独立思考,批判性吸收前人观点。他以《三国演义》作者争议为例子,指出所有结论都是妥协的结果,任何一个知识都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衡量。他表示现代的学生“太乖”,缺乏对权威的反思,在打好基础后要“不听话”,形成个人学术判断。

黄仕忠教授还对现代教育做了进一步分析。他反对学生过早为考研或就业窄化学习,强调本科阶段应广泛涉猎文史哲等领域,夯实基础。他表述,“面宽”才能支撑未来学术高度,过早专业化可能导致知识结构缺陷。同时,他认为学生最重要的素养是认真地学习,不断地提问题,黄教授以“三七二十一还是二十八”的民间故事为例子,鼓励学生直面认知局限大胆提问,暴露无知不可耻,固守错误才是遗憾。

8F3F8

在互动提问环节,黄仕忠教授就“学术冷门”“兴趣选择”等话题与学生展开交流,通过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让现场的师生们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6BCC9

黄仕忠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中文系古典文献学、资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等。主要从事中国戏曲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作者:劳立霖 摄影:彭清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版权所有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