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18:40-20:40,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以下简称“广师大文传学院”)邀请,广州市花都区高中语文教研员汤淑华老师在广师大白云校区第二教学楼203教室为文传学院2024级学科语文研究生及2022、202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卓越班学生举办了题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基于“科学取向教学论”的实践思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传学院学科语文研究生“语文教育前沿讲座”负责人蒋颖老师主持。

在本次讲座中,汤老师围绕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路径,从“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知识分类与教学策略”、“课例分享和剖析”三个方面结合自身十余年高中语文教研实践对语文教学科学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为在场师生带来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启发。
首先,汤老师以一段“背诵乘法口诀”的教学视频为切入点,揭示了传统教学中“机械记忆”的弊端。紧接着,汤老师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对文言文学习吃力、表现手法概念辨析不清和写作思维难以提升等问题。通过《庖丁解牛》和《红楼梦》香菱学诗教学片段的例子,汤老师提出不同类型知识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引出如何实现教学科学化、特别是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问题。

汤老师根据安德森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分类原则,对语文知识进行了分类,并根据该分类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她首先指出,陈述性知识缺少意义与联系,难以记忆,可通过“精加工策略”,构造其意义与联系,助力学生记忆和运用。如文学常识中文学家的生卒年、籍贯、官职等属于陈述性知识,可通过揭示联系、设置联系、创设情境等方式把零散信息变得有意义有关联,这样的学习就有效得多,同时要结合遗忘曲线规律对“事实”进行重复记忆。

随后,汤老师对程序性知识怎么教进行了详细讲解。汤老师以其教学案例“明确立场,思辨立意——‘明确立场和观点’类作文立意”为例,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学生如何梳理与归纳审理立意的过程与方法。并且通过课堂上的巩固训练,让学生在理解之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运用,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和一体化。同时汤老师强调使用口头表达、写作实践等输出活动检验学习效果,通过规则学习和实践训练达成“自动化应用”。

最后,汤老师带我们进行了具体课例(《荷塘月色》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和探讨。通过对比原文与改句,引导学生品读语言、分析情感,展现了“以内容学策略”的科学路径。她特别指出,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学评的基础,作为未来的教师,应好好钻研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讲座结束后,蒋颖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他说汤老师的分享为我们解决了语文教学的两大最难的问题。第一个是“教什么”:语文素养的提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成为语文课。第二个是“怎么教”:应科学地教语文,而不是凭经验去教,要按照不同知识类型(教的内容)选择不同方法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特别要注意学课训练的方式方法:老师的“训”要符合教学规律,学生的“练”要有针对性,课堂训练才会有成效。
在讲座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提出了“如何通过教材去培养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一课一得’如何兼顾内容与形式”、“教学目标设定的时间界限怎么做”等问题,王老师一一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在热烈的掌声中,蒋老师向汤老师敬颁讲座证明,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这次讲座深入探讨了如何科学地教语文。汤老师通过区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告诉了我们如何针对不同知识的类型去教语文,激发了同学们对语文教学科学化研究的兴趣。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汤淑华老师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花都区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花都区名教师,花都区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在语文学科刊物发表多篇文章。主持省课题多项,一直致力于科学理论取向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文传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引导研究生、本科生关注语文教育前沿的动态,经常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为学生作语文教育前沿的讲座,汤老师的讲座是本学期文传学院邀请校外专家为学院师生举办的第五场语文教育前沿讲座。
撰稿人:2024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研究生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