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由我院举办的“新时代卓越语文教师培养”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在东校区第一教学楼103智慧教室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了广州市内兄弟院校、重点高中的专家学者,为我院“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方案”精准把脉,提质增效。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主要有:广东省特级教师、执信中学正高级教师曾湖仙,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练春招,广东省特级教师、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丁之境,广州市黄埔军校纪念中学党总支书记、高级教师朱欣川,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许瑞芳,我院的佘爱春、刘茉琳副院长以及其他卓越班资深教师。本次会议由我院佘爱春副院长主持。

新时代形势下,新文科建设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阶段性修订,是我院坚定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进一步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推动中文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首先,佘爱春副院长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围绕我院卓越教师培养概况、目标定位、培养举措、建设成效和改进反思等方面进行清晰凝练的总结,邀请与会专家学者发表意见。
华南师范大学练春招教授分享了“华师经验”,她认为在选拔方面要重视卓越教师的潜能比如音色、气场等,在培养方面要重视综合能力(特别是竞赛),在就业方面要积极建设实习基地,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丁之境教授分享了本校类似卓越班的培养模式——语文教学实验工作坊,采用20人左右的小班制,课程实践性强,在教学设计方面与广东省实验中学一起,实施深度的协同育人路径,以此激发学生对教师专业的认同和热爱。针对培养方案,他认为要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技能培养,解决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语文教学的问题。
广州市黄埔军校纪念中学朱欣川书记认为培养方案中“四有好老师”的站位可以再拔高一点,要重视班主任技能竞赛,通过班主任导师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联系,尤其要关心师范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同时也要关注AI人工智能在教学工作中的技术落地问题。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副校长许瑞芳认为卓越教师培养的核心在于精准施教,要严格围绕课标内容、教材和高考考纲等板块来实施教学,引导学生去学习,同时引入家长的学习,做好教学记录,学会课后反思。
广州市执信中学曾湖仙老师认为我院的培养方案非常详实具体,落实到位肯定能培养卓越人才。认为卓越的关键在人的层面,要有人文情怀。第一是选学生,要选择活泼、有激情,主动参加教学竞赛的;第二是听课,多听名师的课堂教学,有机会可以参与中学学科组的教研活动;第三是采用同课异构、跨校师徒制,以老带新,加强教师的互动交流;第四是多读书,广泛涉猎文史哲等各类书籍,才能深刻把握课文教学。
紧接着,卓越班的资深教师纷纷发言,与校外专家们进行热烈的互动。曾洁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很重要,在心理健康建设方面可以引入一些相关讲座,还要积极搭建学生就业平台。蒋颖老师提出可从传统文化入手设计卓越班特色,曾湖仙老师随之予以回应,认为可以开设古典名著阅读的课程。刘秋瑞教授针对如何优化卓越班课程、跨学科教学和人工智能如何融入具体教学等问题,向专家们请教。许瑞芳老师认为要鼓励学生跟豆包、deepseek等AI工具进行讨论,而跨学科的核心在于设计项目,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丁之境教授和练春招教授都指出方案中的课程需要进行整合,做减法。

最后,佘爱春副院长对此次研讨论进行精彩的总结,对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会议在一阵鼓掌声中落下帷幕。相信以此为新起点,我院的卓越教师培养会越加成熟科学,更能适应新时代、跨学科和人工智能的新要求,逐渐成长为高校卓越教师培养的新标杆。

撰稿人:黄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