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术交流 正文

上海大学于昊博士为我院师生作《叙事伦理批评视域下的留守儿童形象研究》专题讲座

作者:时间:2024-12-05点击数:

2024年12月2日晚上19:30,上海大学于昊博士应邀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叙事伦理批评视域下的留守儿童形象研究》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在线上进行,由林琳副院长主持,近八十余名文传学子参加。

6D86E

讲座伊始,于昊博士先从自身经历出发,为大家简单介绍了他选择叙事伦理批评视域下的留守儿童形象这个角度去做研究的原因,引出了叙事伦理批评的概念,即对电影当中的叙事活动进行一个所谓的伦理识别或辨析的一个批评方法,是作为电影批评的一种,还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对此概念做出了解释。随后,于昊博士讲述了叙事伦理批评产生背景及其电影观,提到当代叙事伦理批评的电影观强调叙事主体及其在影片构成中的主导作用,指出叙事伦理批评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主体性识别和关系分析,需要研究者特别关注影片时间空间的变化,分析导演、影片和观众三者间的关系。

82607

讲到影像中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于昊博士提出导演对于留守儿童形象的塑造存在着过度的主观参与,这会造成影视作品与现实的错位,进而使观众形成了对该事件的非客观认知,对留守儿童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通过分析《山间传来牛铃声》《一小时的陪伴》等一系列与留守儿童相关的电影,于昊博士进一步讲述导演是如何通过铺设空间场景来建构影像叙事,社会空间和生活空间是怎么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将家庭、学校和城市结合,于昊博士分析了导演如何把留守儿童的留守经历对其自身造成的真实影响进行保留和忽略,这些都引发了大家的深度思考。最后,于昊博士强调,导演应尽量规避既有刻板印象的影响,以现实经验为依据,凸显留守儿童群体的真实情况与渴望,塑造真实且多样的作品形象。

最后,林琳副院长对本次讲座做感悟总结,并带领文传学子再次对于昊博士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至此,“广师文传大讲堂”第六十二期讲座圆满结束,这场讲座不仅促进了同学们对叙事伦理批评的了解,更推动了同学们对留守儿童影视作品的思考。

专家介绍:于昊,上海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博士,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影像科技专委会理事。现任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讲师,在影视类的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同时也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一系列的相关规划项目。

撰稿人:24新闻1班许思佳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版权所有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