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生工作 团委 正文

聚焦基层代表 传播时代精神 ——以十九大代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辅导员陈小花相关报道为例

作者:时间:2018-03-06点击数:

按语:

2018131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意见还强调要配齐建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职教师的工作量,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篇《聚焦基层代表 传播时代精神》文章,是由两位2017级的研究生撰写的,文章以广东的主流媒体对党的十九大代表、我院辅导员陈小花的新闻报道为分析案例,对这些报道进行了新闻传播学的学理分析。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件事。

                                      陈南先  2018-3-1

 

 

20171225日,南方都市报·南都教育联盟举行广东教育年会,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永根,中山大学教授黄天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辅导员陈小花等九位人士获得2017年“广东教育口碑人物”称号。

 

主办方给陈小花的致敬词是:“为学生解难题,一刻都不能停;帮学生找工作,一个都不能少。她开掘出辅导员岗位的价值感,彰显了职业教育的专业性。”我校郭杰校长受邀与会,并为陈小花老师颁发奖牌。

 

陈小花获得“广东教育口碑人物”称号,这说明她有许多过人之处。其实,她获得的荣誉称号还有很多。她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辅导员。她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广东省“三八红旗手”(2017)、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2016)、广东省劳动模范(2015)、省“百名优秀德育教师”(2014)、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13)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15项,获校级荣誉近30项。中共十九大党代表以及特邀代表共有2200多名,陈小花就是其中的一位,据悉,她是全国近14万高校专职辅导员中唯一的一名十九大党代表。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会闭幕以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此后,全国掀起了一股“走基层、传会风”的热潮。作为党和政府 “喉舌”的媒体,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到基层群众之中,对先进基层人物进行故事化的报道,成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一块试金石。“走、转、改”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广东的主流媒体在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文仅以党的十九大代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辅导员陈小花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

 

一、    回顾“小花”过去:为师之始、入党之初

 

放眼于全国的媒体,“不忘初心”首居2017年的热词榜榜首,“初心”一词所承载的忠诚与真实,意味着必须一诺千金、时刻牢记、从始而终。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彰显的是我党“走到今日路,亦不忘来时事”的时代精神,这是对全国八千多万名党员的要求,但实质也是为人之本,这句被人时常挂在嘴边,看似人人可得,却难以身体力行。媒体如何把此类最容易成为“空话”的精神内容通过一位“以身作则”的基层党员传播给每一位受众,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

 

以“人”为入口,将政治性的理论落实到具体的某个“人”的身上,报道便显得通情达理,宣传效果也大大增加。同时,媒体进行人物报道时,善于交代人物的背景,以免让整个事实的报道显得突兀,新闻的可读性与可信度便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较高的提升,体现了报道整体性和连续性。由此,对具有双重身份的陈小花老师进行报道时,更要善于“对话”小花老师的过去,挖掘更多的事实素材,将“不忘初心”的思想之源的相关事实呈现于受众眼前,产生的共鸣感和感染力有利于直击人心。在2017930日的《羊城晚报》与《南方日报》联合的关于小花老师的《陈小花:坚守思政一线15 照亮学生前行路》的新闻报道中,有一个小标题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小花姐’”,在这部分曾解释了陈小花老师选择辅导员这一平凡岗位的初衷。

 

 1999年,来自河源山区的畲族姑娘陈小花进入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习。身材娇小的她,常成为辅导员重点关照的对象。毕业前夕,陈小花准备一场重要面试,但囊中羞涩,没有合适的正装。辅导员二话不说,从自己衣柜里挑出一件衣服,让陈小花‘盛装’参加面试。‘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陈小花对辅导员的深刻印象。20037月,陈小花选择留校当辅导员。”

 

同时,《南方日报》在930日第04“时局观察”版“十九大代表风采”栏目专题同篇的报道中,记录了陈小花老师入党之初的心情。陈小花老师在与《南方日报》对话时便讲述了自己入党历程——“我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还是一名大学生。在大学生涯和我的入党心路历程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是两位辅导员。我自己在学习、生活和情感上遇到问题,首先想到就是找辅导员聊聊,他们每次也都会给我很好的帮助。我的‘前辈们’让我懂得,负责大学生的思想”。

 

将事实通过叙事的形式展现给受众,动之以情,情理相融,交代了陈小花成师之启时以及入党之初的动机事实,以小见大,滴水折射小花光辉,“小事情”中早已蕴含了“大能量”,“初心”传达的也是“从小事做起” 的十九大精神,老师的老师,同样也是身教言传的基层代表,这“初心”种下的是一代传一代的小花。由此可见,对于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媒体对于人物小事情的新闻报道常常蕴含着大哲理,它可以给人以启示,有所顿悟,小事“厚积”之后更容易让读者接触到一个立体的十九大精神。与其高高在上说空话,不如朴实无华说实话。

 

 二、回望“小花”历程:砥砺前行、永不停歇

 

      “人”是具有温度的,具有承载精神内容的功能,正如陈小花老师身上所体现的十九大精神并非只限于参会后,她作为党员以及辅导员的心路历程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同样值得学习,同样是十九大精神在基层岗位中的体现,对“陈小花”的报道本身就涵盖了一系列的精神内容,如何让这些内容发光发热,也是媒体的探索思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何写出“有温度”的新闻报道,传播十九大精神,媒体不能再停留于观察客观事实之表面现象,更应该用心灵的眼睛洞察到事实深处,同时要时刻保持清晰的逻辑思维,洞悉人情世故,用心聆听平凡人物的故事,感受事实的别致之处,勇于发觉他们身上的感人故事,以及感人故事中的真善美,将十九大精神的真髓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以“情感”走心,深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十九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这样深情寄语年轻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根“接力棒”的关键领头羊的重任就落在了基层里育桃李的老师们肩上,媒体采访就可从“职业性”方向思考,尽力挖掘出“辅导员”与“青年”学生的特色故事,使报道的角度更新颖,不单枪直入,却力大无穷。正如《南方日报》与《羊城晚报》联合刊登的一则报道《陈小花:坚守思政一线15 照亮学生前行路》,以陈小花的师生互动细节作为报道的“拉家常”故事,具体报道的描述如下:“辅导员首要责任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守好渠、种好田。有一次,她发现一名学生常分享转发质疑革命英雄的文章。她意识到这不是一件小事,立刻到图书馆翻阅历史资料,找学生谈心,深入浅出地剖析错误思想倾向的危害。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一起参观革命历史遗址,让爱国主义教育入心入脑。经过一段时间的感化谈心,这名学生终于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踊跃申请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在入党仪式上,这名学生深情地说感谢了小花老师的引导,让她今天有了这份信仰”。在这段报道里,媒体人洞悉到了作为“辅导员”的陈小花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党员身份,陈小花老师在“沃新花”上从不懈怠思想政治工作,笔者看到的是学习贯彻党的会议精神是从始而无终的现身说法,更是砥砺前行的传承与忠诚精神。

 

  “小花得知其中一名来自湛江雷州的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很踌躇时,毅然决定帮她制定大学生涯的规划和职业目标。陈小花要求她每天练习普通话,并跟她交流应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着装,分享着装技巧、面试技巧等。在陈小花的鼓励下,这名学生从不敢说到走上学生会竞选台,还通过了普通话二甲考试。该学生参加了12场考试后,过关斩将成为中山一所学校的老师。拿到入职通知书时,她哭着给陈小花打电话,陈小花也哭了”。这是20171114日的《时代周报》对陈小花老师的另一则报道——《辅导员陈小花:当好青年学生的“助梦人”》,媒体同样采用的是“拉家常”的叙事方法刻画出了“如见其人”的鲜明人物,这样处理后,受众就好像见到了这个人一般,同时容易代入个人的情感因素,被陈小花老师的个性品质所打动,或感到震憾,或受到启发,或让人深思“平凡岗位”的深层意义不过就是践行“工匠”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不离、不忘初心、永葆活力。驻立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已十余载,陈小花老师与青年大学生的距离最近、接触最为密切与频繁,《辅导员陈小花:当好青年学生的“助梦人”》对陈小花老师职业生涯的一段报道里记录了她为人师的体会,“有一种力量,叫初心;有一种努力,叫坚守;有一种温暖,叫陪你走过大学四年”。小花老师在学习贯彻党的会议精神上,永远在路上,一直奋斗着。

 

三、聚焦参会“小花”:不负众望、恪尽职守

 

      按照党章规定和中央统一部署,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2287名党的十九大代表。其中,广东选举产生了70名党的十九大代表。他们带着全党嘱托,肩负神圣使命,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九大代表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具有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他们中很多是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党员。“此次能作为代表参加党的十九大,而且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位辅导员代表,陈小花感觉自己‘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15年时间里,做辅导员工作的琐碎和艰辛,陈小花只是一笑而过,和一些不能沉下心来的辅导员相比,她从自己大学时的辅导员身上看到了做辅导员的意义和温暖,也希望自己能将这份职业的温暖与快乐传递下去。”《南方日报》在《不忘初心,立德树人》这篇文章中通过使用对比性的报道框架突出了陈小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贡献。

 

      她说,当学生们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第一时间与她电话分享时,“所有的苦和累都值得。”能与学生成为朋友,她的秘籍是,“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 “学生的成才,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南方日报》在对陈小花进行人物专题报道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直接引语,使人物形象更加的生动饱满,接地气。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来陈小花作为辅导员对自己岗位的尽职尽责,这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敬业”。

“在十九大开幕前,陈小花坦言自己‘始终紧绷着神经’,生怕自己不能很好地履职。她特意买来了书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带在身边。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在陕西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那段艰苦奋斗的成长经历时,陈小花屡屡动容,让她回想起自己刚刚入党时的那份决心。”从这段报道描写中我们有所体会,陈小花对此次参加十九大是“有备而来”的,也是对她人物性格的侧面描写,以党员的身份出席本次盛会,应一丝不苟、脚踏实地。

 

    “从内心为我们的党和国家的领袖而骄傲自豪。”开幕会当天,习近平总书记作十九大报告全程共响起70多次掌声,她回忆说:“每一次都是代表们发自内心鼓起来的。”媒体从陈小花的“第一方”视角来回顾十九大,增加了“第三方”视角的现场感,更真实与客观。

 

      陈小花最心系的还是她所代表的高校辅导员群体。为了让更多的辅导员感受到十九大的气氛,受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研究会的邀请,她特地为高校辅导员微信号录制了8期的“小花说会”节目。目前,按照国家要求,配备辅导员的师生比例是1200。现实中这个工作推进落实较慢,导致过多的日常管理任务都压在辅导员身上,限制了辅导员更好地发挥学生思想政治“引导人”的角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听见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陈小花精神为之一振。”媒体通过细节来体现人物精神,这样的报道手法能够更加精确的展现出陈小花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发自内心的光荣感与使命感.此外,这种“报告内容+人物细节”的报道模式也映射出十九大精神与人物的互相交融,精神是需要物质载体的,而人物便是宣传册。

 

这次大会上,陈小花体会到了社会对基层代表的高度关注。在和这些代表的沟通中,她发现每一位代表都是在自己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比如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服务行业的白天鹅宾馆服务部高级宾客关系经理张丹凤,29年如一日实行“生本教育”的广州天河区华阳小学校长周洁。当被问到为什么可以在基层岗位干了这么久,他们讲得最多的就是保持一颗初心。陈小花说:“辅导员是我的职业起点,也是我的初心”。媒体在这段报道中引入了同样来自基层的人物特点,以此呼应了十九大精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四、大会闭幕后的“小花”:不辱使命、身体力行

 

“小花姐,你从北京给我们带回来什么?”“我在电视直播里看到你了!”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十九大精神宣讲会前,陈小花被老师们团团围住。她刚刚回到岗位上,就从参会模式“无缝对接”到宣讲模式,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教育事业的殷殷嘱托传达给广东的教育系统同行。

 

好的新闻传播效果,离不开持续的宣传报道。在这方面,《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等都深谙其道,在十九大闭幕之后对陈小花后续阶段的宣讲会也进行了报道,并且报道的视角也依旧是对“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的传扬。

 

 “近日,陈小花给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政工队伍的50多名老师开了一场生动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会。她接地气的传达,让老师们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感受大会气氛、领会报告精神。”十九大闭幕后,除了在本校宣讲以外,陈小花老师马不停蹄在全国各地高校出席了众多宣讲会,宣讲主题围绕青年的成长,为他们搭建平台,提供优质的教育、创新的理念、稳定的就业等。到2018125日止,陈小花到全国各地宣讲了95场!

 

“辅导员生涯中,陈小花把大多数的时间花在了帮助学生就业的工作上。接下来,她决心落实十九大报告的指引。”媒体通过后续的宣讲会报道,让我们感受到了陈小花作为一名平凡的高校辅导员和党员的超凡之处,进而增添了十九大精神的可触性,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五、结 

 

许多来自基层一线的党代表,他们是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魅力践行着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优秀品质。“辅导员”三个字,责任重,压力大。陈小花一直坚守在辅导员岗位上,15年如一日。2013年她评上副教授,2016年学校中层干部换届等节点,陈小花都可以选择转岗,但是她主动要求继续留在辅导员的岗位上,理由是“我离不开我的学生,学生也离不开我。”凭借自己多年的毕业班辅导员经验,陈小花在20147月申请成立“陈小花工作室”,重点研究省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工作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获批成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名辅导员工作室”之一。2017年,“陈小花工作室”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成为指导就业创业工作的一个响亮品牌。目前,“陈小花工作室”已吸引省内10余所高校的辅导员加入,组成了30人的人才梯队,其中包括副教授2名、在读博士4名。他们通过“一对一”职业咨询与辅导工作、开展示范讲座和专题报告,把辅导学生求职就业的系列专业技巧传授给一线辅导员,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学生。陈小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职业品质,正传递给更多的人。

 

 

以上笔者通过《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广东主流媒体对陈小花的系列报道的分析,笔者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思考才能写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报道,将十九大精神融于基层人物身上并将其传播出去,广大民众才能深切体会到十九大精神的精髓,宣传十九大精神的目的便能达到,对受众的议程设置也能够很好地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媒介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版权所有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