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新闻传播学”分论坛在腾讯会议上顺利进行。厦门大学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鸣奋教授应邀为全体与会人员作了题为“从科幻电影看移动互联时代的艺术创意”的学术演讲。此次论坛由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佘爱春教授主持,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张屹教授就黄鸣奋教授的演讲进行评议。
黄鸣奋教授从自身的研究经历出发,开始了此次演讲。他自述道,从20世纪90年代起,他就对传播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是接触远道传来的传播学基础理论,将之与心理学结合;往后立足本土研究,追踪中国古代传播思想,以新媒体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当下传播现状;现今便专注于从科幻电影的角度来看待传播问题。更为独特的是,黄鸣奋教授借“提前量”这个概念——不光要看历史怎么过来,未来怎么演变,“未来已来”的箴言可以为我们的研究开阔思路,因此,黄鸣奋教授建议我们,在现代传播飞速发展的当下,应从科幻电影中找到培养“提前量”视角的方法。
黄鸣奋教授还通过三个关键词:科幻电影、艺术创意以及移动互联网,对其特点分别作出了解释。重要的是,如何思考“科幻电影”“移动互联网时代”与“艺术创意”这三者之间的结合,对此,他从正向、反向、侧向的思维模式做出了提示。正向思维即追问科技已经做了什么?沿着这一方面还能做些什么?反向思维即反思科技无法做什么?如果做了,会怎么样?侧向思维即现有科技的不同分支彼此结合,结果会怎么样?
在黄鸣奋教授看来,新媒体之“新”就体现在开拓了万物互联互通的新途径、新渠道。在此基础上,黄老师从身体、网络以及装置三个方面出发,从正向、反向及侧向的思维视角提出了相应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黄老师以媒介为视野探讨了在科幻电影中呈现出的万物互联互通。身体与技术的结合,不同科技之间的碰撞,对时间的超越,对生死的消灭等这些视角无疑打开了我们的想象力。另外,科幻电影对数字技术新媒体无远弗届、无微不入的趋势加以推演,设想将新媒体起作用的范围不断扩大。从此出发,黄老师又引领我们追踪到生物、思想以及跨界的运动。
最后,黄鸣奋教授基于媒体当前的影响力,思考媒体的影响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他指出,乌托邦与恶托邦代表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想象,而科幻电影没有抛弃对技术的担忧,比如娱乐至死的心态,过度想象带来的判断力丧失等等。
张屹教授对此进行了精彩的评议,她认为黄鸣奋教授的报告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信息量丰富,将这两百多部电影细致地囊括在主体框架中,体现出黄教授宏大的架构能力。二是提纲的层级,小标题设计十分严谨,且内容翔实,具有形式美。三是思想的辩证性和逻辑性。黄教授一直强调从正向、反向和侧向去思考,为我们的学术思维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给我们传递了许多新的术语,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本次论坛同期应邀演讲的还有来自华中师大的博导黎杨全教授,他们的演讲吸引了来自校内外近百名老师和学生参加。
专家简介:
黄鸣奋,厦门大学电影学院教授,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博导,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比较视野下中国科幻电影工业与美学研究”首席专家。从事文艺心理学、网络文学、文化产业、新媒体艺术理论、科幻电影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12项,独立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3项。出版个人专著30部、教材2种,发表论文400余篇,合计1000多万字。
撰稿人:郑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