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广师文传大讲堂”在腾讯会议上如期举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黎杨全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走向交往诗学:弹幕文化与社交时代的文艺变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佘爱春教授主持,他首先对黎杨全教授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然后隆重地介绍了黎杨全教授。讲座的最后由贺根民教授进行评议。
讲座伴随着黎教授展示的夸张弹幕图片开始。黎教授指出,弹幕是指网上看视频时在屏幕上飘过的评论文字。在它兴起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弹幕已席卷了动漫、影视、音乐、文学、游戏等整个文艺圈。因而,弹幕对文艺的冲击,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深挖原因,黎杨全教授认为,弹幕文化是次生口语文化深入发展的结果,是数字口语时代的产物。
黎教授指出,随着弹幕的发展,弹幕自身已经成为了文艺内容的一部分,产生着原作本身没有的艺术效果。比如产生成作品本身不具有的喜剧效果、起着对剧情“加深”、“增添”或“删减”作用以及在情节到达高潮或某个重要节点时生成一种集体的温暖与崇高感。同时,弹幕活动中的的群体性交往与情绪也起到了想象共同体的作用。但它是一种虚拟的“想象的共同体”,不同时间的弹幕于同一节点出现,这种模式营造的是多人在场假象。
以美国学者曼诺维奇1998年提出的数据库为基础,黎教授认为,弹幕对作品的肢解,表现出文化象征形式从叙事走向数据库的趋势。从弹幕的叙事上来看,词法取代了句法;从弹幕在形式上看,星罗棋布地呈现方式体现出为数据库效果。同时,不仅文艺的消费从叙事走向数据库,文艺的生产也有类似趋势,人们开始强调“弹幕思维”。
黎教授发现,弹幕文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交往活动,这也让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文艺观念,对社交媒体语境中的文艺活动来说,文艺理论需要走向交往诗学。接受美学已经注意到交往维度,但主要是从历史的维度来理解艺术交流,主要是作者与读者基于文本的跨时空对话。最后,黎教授回归到交往诗学的内涵上对此次讲座作了总结。
讲座内容引起了师生的热烈讨论。贺根民教授也对此次讲座进行了精彩的评议。他表示学术讲演有说不完的余味,有更加绵长的余音,望大家以此为契机继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专家介绍:
黎杨全,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新媒介文化与文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十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转型》《中国网络文学与虚拟生存体验》等专著。
撰稿人: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