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21日,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茉琳与石国燕老师带领2022级中师卓越班学生赴广东文学馆开展研学活动。通过系统参观六大文学主题展厅,师生们以"时空穿梭"的视角纵览广东文学千年发展脉络,并借助文学沙龙深化对岭南文学文化独特魅力的理解,在提升文学感受力的同时,为培育大湾区人文精神注入新动能。

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依次参观了“海上明月——广东古代文学”展厅、“破浪以飏——广东近代文学”展厅、“铁火新生——广东现代文学”展厅、“香飘四季——广东当代文学”展厅、“中流自在——港澳台侨文学”展厅及“鲁迅家”展览厅。
各展厅顺着广东文学发展的时间脉络,借助数字赋能等科技化手段,通过文献展陈、影像互动与艺术装置等方式,深入探讨文学的社会价值、作家的时代使命以及广东文学在湾区发展中的独特定位,全景式展现了广东文学从先秦萌芽到现当代两千多年的非凡历程与辉煌成就。实物展陈与多媒体运用互相辉映,对文学也能有更立体、更真切的认识。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体验各种艺术装置,深化对岭南文学发展脉络及当代文学创新实践的理解,更真切地体会到文化自信在社会发展中的深刻意义。


文学沙龙环节,刘茉琳副院长指出,广东文学馆深度融合地域特色与数字技术,其中家属捐赠的藏品和广泛而专精的文学藏品陈列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学意义,她强调:“文学实体化、数字化、艺术化的呈现突破了文学陈列抽象、枯燥的难题,结合现代信息手段使文学具有实物载体。期待同学们能在与文字、文物的对话中实现穿越时候的精神共振,感受超越生命、神游万里的审美愉悦。”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是面向大湾区文学发展脉络的系统性认识,更是对中文学子文化传承责任的深层感召。作为文学与传媒学院的一员,我们既是湾区特色、岭南风韵的文艺精品的解读者,更应成为其文化自信的继承者与发扬者。深植粤港澳大湾区沃土的文学基因,将经由师范生的内化吸收与教学转化,持续滋养新时代文化认同的根系。在助力大湾区成为文艺“新”高地的征程中,中文学子将始终秉持薪火相传的自觉,以破浪以飏的姿态勇担时代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