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挥,男,广东肇庆人,05级中文校友,现为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语文教师。
脚踏实地,执着追梦
——访05级李善挥校友
大学四年,弹指一挥间,有的人浑浑噩噩过了,有的人脚踏实地过了。光阴似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大学四年时光,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四年之后顺利的进入工作岗位。“脚踏实地,厚积薄发”李善挥师兄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大学四年充实地学习,增加知识量,积累丰富的经验,毕业以后才能顺利找到工作。我们四个小记者受文学院委托采访李善挥师兄,采访中他谈吐大方,成熟又不失幽默,热情又不失稳重,留给我们很深的印象。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觉得在大学里我们学习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我们大学毕业找工作有什么作用?相比于其他的专业,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它的优势在哪里呢?
李善挥(以下简称“李”):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最值得炫耀的瑰宝,它也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将其发扬光大,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从现实的角度看,汉语言文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知识面广阔,适应能力强,在社会大有用武之地。这个专业让我们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培养了我们的写作能力,锻炼了我们的口才,所以我们找工作时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都有很大的优势。再者,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万金油”,任何政府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写作能手,如果从事教育行业,语文老师因为有丰富的知识,语言风趣有味,无论是一线教学还是德育工作都深受欢迎。
记:请问您在校时,您是怎样学习专业知识的?有没有什么方法或者是捷径可以传授给我们呢?
李:大学与中学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中学时期习惯于接受老师在课堂灌输的知识,而大学学习更注重老师对问题的讲解与思维方式的引导。大学的专业学习是一种开放式、启发式的,专业课老师只给学生讲解基本原则与规律,是导师式的,更多是要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学会一种解决手段。大学学习,课堂只能解决专业学习很小的一部分问题,更多的需要在图书馆、在社会上去学。在学习上,建议大家要多看书,勤练笔,常积累,善思考。
记:大学中文师范生最需要具备的才能是什么呢?
李:原邝书记提出:“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学理念,我觉得很有道理。作为中文师范生,要掌握“读、写、说”三项基本能力。多读书,读好书,拓展知识面和视野;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同时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最后要写一手漂亮的好字,作为中文人,练好字也很重要,毛笔字难度较大,如果你的毛笔字写不好,那么钢笔和中性笔就得加强练习。另外,如果要从事教育行业,还需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因为教学是一门艺术,只要你懂得管理学生,学生喜欢你,他们就会跟着你的教学思路走,你才能将你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记:请问您在校时参加过哪些专业比赛或课外活动呢?您对于这些比赛或活动有什么样的看法?
李:书法比赛、征文比赛都参加过。比赛就是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一个平台。通过比赛你可以认识自己的水平在什么位置,今后应该朝哪些方面努力。此外,无论专业比赛还是课外活动,对今后我们的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你的个人能力能在比赛活动中体现出来,脱颖而出。其实,在大学里,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在QQ空间、微信、博客等平台,记录下那些事、那些人,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记:请问您以前参加过哪些学生社团或组织?通过这些社团或组织,您觉得您收获了什么?
李:大学时,我担任了学生处学生助理,参加《广师大学生》报社,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书本外的知识。尤其是在学生处当助理期间,因为是黄文浩书记推荐我去的,所以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当老师的学生助理,对我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变,对学习也有了质的提升。记得,刚去学生处,我们就迎来了学校接受本科评估工作,期间跟着黄书记学习文字校对、文字排版、规范的应用文写作等知识,这些知识虽然在我们书本上有理论,但是实际应用仍有很深的学问。此外,学生处会接触到学校各类人,观察多了,接触多了,无形中在学生处的老师身上,也学会怎么去处理问题,怎么去与人交流沟通,这点对我现在工作影响很大。
记:在大学里边,我们会认识很多的朋友,那有没有哪个同学或者老师对您有很大的影响呢?
李:文学院的老师都是学富五车,工作认真负责,他们对我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黄书记的文笔很好,他写完稿子,经常让我帮他校对文字,其实这是给我学习的机会,也对我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在大学里,你们要接触两种老师,一种是管理类老师,一种是专业教学类老师。每个老师身上都有他过人之处,我们要从他们身上取其所长。
记:您觉得四年大学生活给您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呢?
李: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比如说,打篮球、写毛笔字等等。大学时我还是文学院篮球队队长呢,打篮球可以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另外,我还经常参加书法比赛和写作大赛,这些比赛都丰富了我的校园生活,我们不用要求自己一定要争个第一名或第二名,只要在参赛的过程中,我们收获到一些东西就足够了。
记:毕业后在找工作时,您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在找工作时的经历与经验吗?
李:每个人在就业时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看着同学都找到工作了,自己心理压力大。我记得有一次去江门考试,那是我第一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到那里之后,人生地不熟的,连住的地方都找不到。那时面对着凄凉的环境,孤身一人,百感交集,想着想着就落泪了。第二天考完试之后,我又得立即赶回肇庆,只为了赶场考试。真的有点奔波,那也是我第一次真心体会到找工作真的很困难。其实,毕业后找工作真的是很迷茫的。现在回想起来,尤其痛苦。其实你们今后面对就业压力要学会减压,沉住气。凡事都是先苦后甜,现在我对我的职业也感到十分满意。做老师,我也有了更多可以自己分配的空闲时间。
记:如果我们毕业后想走上职业教育这条教学道路,您觉得我们该做怎样的准备,我们应该掌握怎样的才能呢?
李:我觉得,首先,你们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名合格教师的素质,比如,课堂教学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一般学校统招老师考试无非就是考查这几方面的内容。在校期间,你们还可以组织同学之间上微课、说课、讲课(完整的一堂课),几个同学互相讲课,互相点评。
记:根据现在的就业状况,您觉得我们中文学子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为将来找到好工作做足准备呢?
李:因为我们是师范生,一般师范生出来工作就是当老师。而一个合格的老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你无论去什么类型的学校教学,都一定要会管理自己的班级,正确处理优生和后进生的问题,让学生喜欢你。招聘老师一般是两个考核环节:笔试和面试。笔试一般是考核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情景分析题,面试一般是讲课和说课两种形式。讲课就是要求你讲一堂完整的课,说课(现在招聘老师比较流行)是要说出你这节课要怎么上,也就是要你把课前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等通过“说”的形式展示出来。
记:经过记者实习,有没有给您留下一些珍贵的深刻的回忆呢?你是如何看待记者这个行业的呢?
李:师兄告诉我记者是“高危行业”,尤其是社会新闻类记者。当你报道了一些揭露社会现实的东西,你会经常接到类似恐吓的电话。你们女孩子如果做这种社会新闻的话就很辛苦,也很危险,如果去当饮食、娱乐、财经类的记者就会比较好。但是,做记者没有做过社会时事新闻,就感觉没当过记者一样。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有机会还是可以去锻炼一下。这真的能够学到些东西。
记:您怎样看待毕业时各种工作招聘会?
李:毕业时有各种招聘会,但你首先要确定好自己的就业方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是想去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找准定位。但对于我,只要是有机会的工作我就去试试。我曾三次毁约,因为我发现自身的实际并不适合那些工作,我不想花很多时间甚至是一辈子去做我不感兴趣的工作。也许是不断的探索与尝试,我才明白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这对我后期找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以后,你们找工作要关注高校人才网,一般就业信息都会在这个网页挂出来。
记: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大学时的实习经验吗?实习经历对您以后的道路有多大的影响呢?
李:大学时做过实习记者,它跟做老师不一样,是要靠你的“笔杆子”。报社里的老师教我:写稿是先拟好一个标题,再分段拟好小标题,分成几个小段落,框架固定之后,把内容往里边套。这样的话,写作速度快,主题鲜明。但是要写专题类的稿件,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且需要你不断地去挖掘新闻题材。当记者是“苦并快乐着”,这让我发现自己其实不适合做记者,因此更明确了自己的就业方向,现在就成为了一名老师。
记:我们学的是师范专业,将来也很有可能跟您一样成为一名老师,您能跟我们分享下您对老师这份工作的看法吗?
李:教师这份职业是很需要爱心的。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如果诸位从事教育事业,管理班级和教学任务都是十分重要的,任何时候责任心都不能丢。
记:您对师弟师妹有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呢?
李:文学院一直都是个很有亲情的大家庭,有很多届毕业的师兄师姐都与在校的师弟师妹们有联系。你们以后有什么困惑和需要帮助的地方都可以联系师兄师姐们。其次,要说的另一点就是你们要把握时间,好好度过大学时光,不要虚度光阴,要无怨无悔地走过。
记:您能跟我们介绍下有关职业高中的相关情况吗?它跟普通高中有什么区别呢?
李:职业高中主要是针对专业技能型高中。以专业课为主,文化课为辅,强调技术性和职业性的重要,而普高对文化课的要求更高。职业高中分升大班和平行班,但主流还是平行班。平行班就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升大班性质跟普高的差不多,压力较大,只是职高的学生只能考高职院校。
记:因为我们是代表文学院来采访您的,请问您对于母校文学院有没有什么寄语呢?
李:就想说“厚积薄发”这四个字,这句话是学校副书记幸老师在我毕业时对我说的。我毕业时很迷茫,没有耐心,现在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把这句话铭记于心。
采编心得体会
我们很珍惜学院给的这次机会,也对自己能成为众多学生中的代表去采访师兄师姐而感到幸运。通过此次校友访谈活动,我们认识了李善挥师兄并且与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面对面的采访形式,拉近了我们和师兄的距离,同时给了我们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在和师兄的交谈中,师兄给了我们很多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启示,并结合他的自身经验给我们中文学生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指导,对我们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他告诫我们学习中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我们不断地积累,储存知识,才能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知识面,成为一个合格的中文人,这是我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要牢记的一点。最后,我们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我们此次采访之旅的重要内容记录整理下来,整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收获颇多。很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的这次锻炼机会,也感谢李善挥师兄的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