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新,男,中共党员,广东惠来人。现任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政工部副主任。毕业于广东民族学院(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秘书专业,广州大学广电新闻专业毕业后至今,一直任职于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从事办公室秘书工作。
打好人生这份工
——1991级林怀新校友访谈录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毕业后就一直在现在的单位工作吗?
林怀新(以下简称“林”):嗯,对,毕业后一直都在这个单位工作,可以说是为这个企业服务了二十几年。(他亲切地一边泡茶一边为我们几人斟茶)
记:在你们那个年代,工作是学校分配还是自己找的?
林:也算是自己找吧,1993年从学校毕业时,已经基本不存在分配这个概念了,而且我们当时读的是专科,就业环境还是比较恶劣的。但是后来看书说,就业有黄金、白银、青铜、黑铁时代,你们是属于黑铁时代,我们那时还算青铜时代(笑)。从读书到找工作,我也觉得自己是走运的。真的,也不是说很顺利,但就是机缘巧合。毕业那年过年后才去联系了一个朋友,他真的帮了忙出了力,然后就找到工作了。有时候真的觉得,命运这种东西,是很不可思议的。
记:您在进入职场后有继续进修吗?
林:有的,曾进过党校读了一个本科;前两年又到广州大学读广电新闻专业,入读前没有了解清楚,后来才发现与工作不太对口,但是交了很多做媒体方面的朋友。他们在我后来的宣传工作中也帮了许多忙。
记:您在办公室工作了20多年,也是不简单的。您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林:在之前给你们的资料中也有谈到,做办公室工作,责任心是很重要的。很多事情你做细了,做到位了,通过你的责任心去努力,就能把能力上不足的补齐。而且办公室的工作是以小事情为多,你把它们什么都做好,就相当于为企业公司解决了很多看不到的事情。就好比工艺品,秘书就是起到一个抹掉毛刺的功能。因为办公室工作强调的还是服务性,而不是管理性。以前公司每年几千个文件都要经过我手处理,有时年假外出旅游,我都要随身带上笔记本电脑进行工作。因为如果文件工作处理滞后,就会影响到公司其他环节的运转。比如每年初的公司年度工作报告,我基本都是利用春节假期静下心来完成的。
记:很多人都说,大学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那您当年刚进入大学时有怎样的感受?
林:我觉得真的是这样的。城市的孩子可能感受不深,农村的孩子感受更深些。现在的路可能宽了,以前只有通过大学(或者是招干、还有就是当兵)走出去。在初中、高中读的书都是为了高考这个目标,这书与社会其实没有多大关系(笑)。到了大学,你读的是专业课,是为了从事某个行业而读的。还有一点,从社会到学校,这两岸之间是有一座桥的。大学的真正作用,除了学习专业课之外,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体会到,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你们的智商、思想提高了。我们那时都是二十来岁,大学帮你把眼界打开了,在这个期间,你对社会以及其他的东西的很多看法都会产生变化,你在大学接触的层面与你初高中读书所知道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也是像你们一样走过来的,初高中的时候就像一部读书机器。我不知道你们现在的情况如何,但老实跟你们讲,我当时读书的学校是很烂的。我们附近几个镇就一所高中,而且学风很松散,家里也没能力送我到县城里读书。我整个高中只认真读了一年半的书,而且完全是靠自己地狱式学习自学来的。那年,我们文科班就我一个人考了出来(自豪地笑)。
记:当时您的专业学习都学些什么?
林:虽然我们的学习时间很短,只有两年时间,但是很多文学方面的学习还是有的,像现代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史,这些都是要学的。我们真正的专业课也只有秘书学一门。我觉得你们在大三比较空闲的时候,可以争取机会去多修一个学位。因为现在来讲是男女失调的,总体上是男比女多,但实际上城市里面是女比男多,所以女生想要留在城市还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们多了一个学位,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增强竞争力的途径。特别是现在文科女生多的情况下,这种竞争也非常大,毕竟与男生比,女生的就业圈子是比较窄的。我后来也跟陈利群老师交流过,她说到,大学扩招的时候,大量的男生都去读了理科。我们那时还是以男生为主,男生占了比较大的比例,现在不一样,是女孩子多了。而且老实说,现在中国社会,拼爹还是很严重的,所以自己多学点,装备好自己还是必要的。
记:除了专业学习,您的课余生活是怎样安排的?
林:其实我们也没什么课余生活,让我比较欣慰的吧,还是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在图书馆里。我也觉得自己很笨,就两年,那个时候连拍拖的念头都没有(笑)。因为我是第一次住宿校,所以从我们入学到适应大学生活,一下子一个学期就过了;第四个学期就准备毕业、就业了,所以有效的读书时间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当时我们班上的学生,有公费生、委培生、少数民族生,特别是我们那时还招了一批旁听生,同学之间素质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而且文学又不像高数那样不会就不会,所以如果有人垫底,一般都不会太担心挂科的问题。你可以一点书都不读,但是我觉自己在大学期间还是做了读书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毕业的时候,也抄了一整本的诗歌(笔记)出来。
记:您是一直很喜欢诗歌吗?
林:一直以来都有这个兴趣。不过现在倒是很少写了。因为读中文嘛,你总要有点拿得出手的东西。
记:在您给我们的资料中(见外围采访材料《追梦》),提到您写诗是受到蔡健老师的影响?
林:这倒不是,我本来就有这种爱好。我也记不得当初是怎么跟他认识起来的了。我们当时的那栋宿舍楼没电话,而后面老师住的那栋楼有,所以我们老是跑到那里打电话。应该就是那时候认识他的。后来聊起来,发现他母亲和我母亲住的村子离得很近(笑),然后就这样认识。后来我也有拿一些作品给他看,他也很热情地把我的作品推荐到他熟悉的报纸上刊登。他不是中文系的老师,但作为一个朋友,他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
记:您在资料里还有说到,您会用诗歌来写电力行业?
林:对,要不我打印一些给你们看。(边打印边说)因为知道你们要来采访,所以我就梳理了一下,最近几年都很少写,我06、07年都去写博客了。我后来发现我并不太适合写诗,因为写诗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东西,而我写的东西毕竟过于理性,这种思维写诗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我们是学校出来的,已经被灌输了一种东西,什么呢?就是一篇文章我必须要有一个中心思想。先找到一个中心思想,再来找内容东西来写,这对于写诗是一种非常大的伤害。一首好的诗绝对不是这样的,它必须追求的是一种意境嘛。我不能为围绕某一个东西来强写这首诗(笑),这是很错误的。我以前最早是写古体诗歌的,写着写着就觉得没有进步,无法超越前人了,因为古人写诗已经写绝了,真的是这样,我再写一百年也无法望其项背啊(大笑)。后来我写博客,自己觉得还是写得不错的。通过博客,我认识了几个大学老师,还有一些学生,他们还以为我是搞研究的(大家都笑)。
记:我们也有去浏览过您的博客。
林:哦,是吗?我现在也很少写博客了。因为我以前写时评比较多,后来删掉了很多,把很多尖锐的都删除掉了。现在我博客上主要是些电影的评论,我觉得写电影评论安全性会高一点(笑)。其实我写的那些也算不上影评,影评是分析电影的艺术、情节等,我认为我写的是解读。从我的角度去解读这部电影。对这方面,我觉得之前去读的广电新闻的专业确实是比较有帮助的,因为它有这方面的各种,上课时还看了不少电影。(师兄将他创作的一首诗《山鹰之歌》打印出来,向我们展示。)当时我写《山鹰之歌》在广东电网评奖。后来才知道,是我的一个老同事调过去后组织的,邀请了五位评委来评,有三个老师给了第一名。在南方电网评比的时候获了二等奖,其实按排名来是第三名吧。
记:您是在刚毕业时就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了长远的规划吗?
林:其实看了你们发过来的采访提纲,对于这点,我还是很惭愧的。为什么今天混到这个地步呢?就是因为没有规划。因为我在事业上没有太大的野心,觉得在一个施工单位工作,有个好的方面就是人际关系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复杂。在事业上,我只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做好工作,但如果说要爬上哪一个位置,我是真的缺乏这种心思。毕竟人是有舍才有得的,并不是说我不想,人都有七情六欲,我也不是什么得道高僧。社会的诱惑很大,我也没法抵制的,只不过我没办法去做我做不到的事。人有很多追求是很正常的,各有选择,这也是很现实的(笑)。
记:大学的专业学习对您的职场工作的帮助大不大?
林:那还是有用的,毕竟我们是读中文的,像秘书学的档案之类的,都学过嘛。可能流程设计会不太一样,但你要做的东西基本还是一样的。包括公文、公文的格式等。当然办公室还有很多杂的事情,你需要有一个过程去摸索,用心去学习就可以了。刚来公司时,办公室里没人,他们叫我去归档,我也不清楚是怎么归档的,毕竟专业学习的和实际归档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去把他们归档的文件全部看一遍、摸索一遍,然后就知道是怎样做的了。起码我先按他们这样做,我就达到了他们原来那个标准!以后我熟悉了,再按我的专业知识慢慢提高,这就是另外一回事。还有公文,我也按他们那样写的,起码我不会落下来,跟得上他们,再慢慢提高,超过他们。
记:从事办公室工作20多年,从初出茅庐、适应职场到如今的经验丰富,每个阶段的主要压力会不会有所变化,您是如何应对的?
林:主要是刚出来时,也不知道做得对不对,能力怎样也不清楚,我觉得自己是有点硬头皮挨下去,但是你慢慢适应,就会发现所有的活都是熟练就行的。后面的压力主要是工作量的问题。我一天起码同时在做五六件事,电脑里同时在处理几个文件。到现在呢,可能就是不同部门,在一个新的部门,可能真正的压力是怎样才可以做出成绩。对你们来说,怎么去适应这个环境,怎么在这个环境中体现自己的能力,可能也是你们将来到职场时要面对的压力。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干活要有个原则——不要去犯这些原则性的错误。做一个事情,你不要有私心,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好处,这很容易触犯底线。只要你是认认真真地为了公家的事去做的。就是做错了,人家也会理解你的,干活就没问题了(笑)。我在办公室做事,每年经手的钱、物不少,不要有私心。如果我去买这一批东西,先想着自己可以吃多少回扣,我就不可能在办公室干了这么多年。不要因为一个小事情失去大的,捡了芝麻丢西瓜,你占了点小便宜也致不了富,那何苦呢?办公室每年都要购置很多东西,如果连自己都不能管住,那会很危险的。
记:您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在职场中比较有成就感的几件事吗?
林:第一年出来,(文章)在全省电力系统的一个征文比赛上拿了一个三等奖。后来连续写了几篇诗歌,刚才的那首《山鹰之歌》(其中之一),其实还有两篇,也是在广东电网,拿了一次二等奖、两次一等奖。2000年的时候,我们公司出了一本《公司志书》,基本都是我完成的。亚运的时候,我们公司参与保供电,主抓宣传,后汇总出了一本《2010我们的亚运》。平时在一些重点项目也负责在报刊发过不少宣传文章,在网上还能搜索得到。
记:您工作之余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林:其实我很宅的(笑),很少出去。下班后,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家里看报纸。节假日的时候也会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但很少。因为以前在办公室会出公差,全国各地走了很多地方。以前读书的时候每走一个地方都会写一篇文章,现在做不到了,一是没时间,还有就是总要有点感想才能写得出来。在家看电影倒是比较多,因为现在下载电影也很容易嘛。所以我看了很多电影,有感觉的时候也会写一些东西。我博客上的影评起码写了有几十篇吧,写了不少。其实看完电影能写点东西还是很不错的。我感觉写博客对我的影响很大,在博客方面,我的成就不在于我写了这么多文章,而在于写的过程,发现了很多我缺乏的东西。我们中文人没有学过很多的社会学、政治学的知识,写时评,评论某件事时,才发现自己对很多东西的评判是缺乏理论支撑的,那我怎么去评论这件事?所以反过来,它又促使我去学习。我家订了十几年的报纸,订的都是《南方都市报》。它以前时评写得非常好,我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读那些文章。现在我在办公室订了一份《新快报》,其中一个专版就是关于读书、介绍一些思想的。通过写博客之后,我对整个社会的认识真的有很大的变化。我还想谈一下写作和读书的生涯,我原来看的多是纯文学的,一直订了《星星》诗刊,直到有一年发现不行,本来一个月一期的,变成一个月两期后,其中一本基本都是乱七八糟的,我就没订了。后来订了《书屋》杂志,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作为一本文史哲杂志,虽然它不评论现在,只介绍中国古代文史知识,但给了我很大的启蒙,重新审视了中国整个历史、社会发展的过程,使思想认知超出了教科书,明白现在很多事情的真相和是非。《书屋》杂志跟我写博客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整个人的思想产生很大的转变,可能达不到一百八十度,起码也有九十度以上。人家讲的某件事情,我可能会站在完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用我自己的思想去评判,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写博客就需要这样的,要不你写这个事情就没意义了,人家都讲了你还讲,有什么用呢?
记:听说您非常热心帮助母校学生实习就业,能详细跟我们讲一讲您主动联络母校毕业生来单位实习的事吗?
林: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年,我们要举办“鲁班奖”的评比活动,需要人员去接待专家。联系了小花老师,她向我推荐了几个同学。其实那几个小师妹都是很不错的,特别是黄颖,她很“醒目”。我很想帮她留下来但没成功,很可惜。之前办公室承办会议做主持啊、会务啊,都会找她帮忙,她确实帮了不少忙。
记:您从她身上有没有看到我们后辈所缺少的东西?
林:缺少的东西,这个就很难说。因为她也是会议时过来帮忙的,平时接触,但感觉还是很“醒目”的。因为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像我小孩那样,责任心不是很强,比较懒,就连做家务都会跟你讨价还价。我也努力想去改变她,但是没办法。我为什么要提这种东西,其实你们出到职场也要注意,这样不好。但是小黄来了,我感觉她在这方面真的很不错(赞赏的目光),很勤快。你到一个单位去,努力工作,虽然辛苦,但你干出了活,人家是不会看不到的。你偷懒的时候是舒服了,但影响你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呢?年轻人,干多一点,苦一点有什么所谓呢?年轻人就不要怕吃亏,你要相信迟早是会有回报的。有一句话:不怕吃苦,吃一阵子苦;害怕吃苦,吃一辈子苦。
记:以您多年的职场经验来看,我们中文人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竞争力?
林:我认为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我认为作为中文人,你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一点摄影技术。最好能找到一些比较老的相机,了解相机的那些原理,比如景深、快门、光圈,与它们的关系是什么?ISO曝光度是什么?弄懂之后,再来摄影。进入一个公司,你可能要做广告,做宣传,都需要这种技术,你随时拿个相机都要会用。其实摄像和画画的原理是一样的。很多人买了相机到处拍,这一点我非常讨厌,去个旅游景点连个厕所都拍。其实拍一张照片前要想一下我要拍些什么。就像画画,我要构一张图,人物要站在怎样的角度,通过光和景物组合要有什么样的效果。这也是审美。
记:采访最后,请林怀新为文学院及中文后学者写一段寄语。
赠:又是一个冬去夏来的季度,看着谢了春红,满院浓绿,总让人感慨岁月匆匆。一回首,无限感慨,十年、二十年,就这样流逝了。但一路走来,人生虽是平淡,总难免寂寞挣扎;命运诸多风雨,常困惑进退浮沉。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活在当下,活着的每一天,就需要为每一天的事去忙碌。忙碌似是平庸的人生、消磨了壮志,但是,它对自己人生、亲人、家庭,都是一种负责任、一种有担当。是自己的努力付出,换回今天的成就、家庭的幸福……生命的长度不在于能活多少天,而在于如何使用这些日子,面对卑微的人生,不需要太多豪情壮志,“打好这份工”,就足以让青春无悔,让这辈子没有虚度。
采编心得体会
我们一直心存迷惘:学习文学无非就是学习文学理论知识、写作技巧以及一些以后再也用不着的东西。毕业后忙于找工作、生活,一辈子也就如此,文学又能在生活中有何种显现呢?
然而在此次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从林怀新师兄身上看到了很好的答案。他热爱阅读,喜欢写诗,享受写博客……林师兄尽情地用文字书写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文学的追求。要知道他已离开校园生活进入职场工作了二十几年——他的这份在文学方面的热情让我们三人感到震撼。这二十几年,与其说师兄喜爱文学,不如说他早已将文学融入到自己的点滴生活,灌注于自己的骨髓当中,让文学在字里行间融贯奔走,于平淡细微中流通不息。
张丽玲,女,广东河源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99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现在广州市环保局执法监察支队工作。曾在广州市越秀区环保局办公室工作。曾任校自行车协会副会长,中文系学生会公关部部长、学生会主席,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在校期间曾作为广东省代表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知识竞赛,获最佳组织奖。